阿基米德FM 合作 关于 加入 下载

王海滨:打造中国广播的社交“智能收音机”

“我建议放弃围绕广播电视甚至手机为核心的创新方向,而考虑基于物联网多终端新兴媒体的传播,将手机、电视、广播视为智能家居的一端,探索针对物联网多端特定场景的内容生产分发、管理以及技术,同时着重考虑自动生产内容的优质和海量的可能性。”

——阿基米德传媒首席执行官 王海滨

采写|崔忠芳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杂志

作为上海广播整体融合转型的龙头产品,2015年8月,阿基米德正式上线。秉持“汇天下之精华”理念,阿基米德致力于打造中国广播的社交“智能收音机”,并从直播交互、媒资存储、数据分析、营收模式等多方面提供媒体融合系统化解决方案。阿基米德平台位居细分领域前三名,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阿基米德已经构筑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专业智媒技术体系,包括自动化图文音视的内容重构能力,可以完成对音频的自动拆条、标签、摘要,自动聚合;领先行业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广告监播能力;可以丰富平台内容的域外数据抓取和整合能力,支持对节目、主播的全平台分析;连接物联网的输出能力在技术上构筑灵活的API开放平台,保证灵活快速对接各个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终端设备。阿基米德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日前,本刊专访阿基米德传媒首席执行官王海滨。

打造以音频为核心的产业新生态

《中国广播影视》:你们在推进阿基米德新媒体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主要做法?

王海滨:经过7年的成长,在广播融合转型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以全国广播为融媒体平台的产品策略,目标是形成一个以音频为核心的产业新生态,为行业的融媒体转型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

项目启动之初就确定打造一个全国广播聚合平台,而不是上海本地电台融媒体平台的方向,主要是因为面对互联网商业平台的海量内容、以及海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一地用户+一地电台内容”太过有限,无法形成生态性竞争优势和满足用户需求,需要集全行业之力才有机会打造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互联网产品,寻到广播行业的增量空间。

此外,全国平台的打造使得阿基米德能够从行业角度出发,研究广播需要的互联网转型平台和融媒体转型需要的互联网工具,全国广播内容也有效地通过阿基米德多端产品体系,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平台。这也帮助阿基米德成为一个可以为全国广播零成本提供转型方案和平台的产品。

阿基米德通过内容联动(内容共享、共同生产等)、传播联动(重大事件的联合报道)、活动联动(重大活动的联合推广)、技术和平台支持(为各台提供融媒体转型一体化方案),与全国广播一起推出不少优质融媒体作品,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内容上,广播内容的优势是规模巨大,类别丰富,可以覆盖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劣势是传统节目的样态不适合互联网二次传播,因此阿基米德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探寻高效进行内容二次生产和传播的方式,阿基米德热电台、阿基米德智能主播就是这一思路的代表产品。

广播行业有着专业优秀的内容生产者,阿基米德也在通过与出版机构、电台主播、阿基米德平台三方合作的方式,推进优质音频内容的创作。

在技术上,阿基米德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自建研发团队,没有任何技术外包,多年来保持产品每两周一次迭代的节奏,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一半。这些年来,阿基米德提交了20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智能音频领域已获三项专利授权(包括智能拆条),在行业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把广播行业蛋糕做大

《中国广播影视》:作为一款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产品,阿基米德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融媒转型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你们在发展中过程遇到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是什么?

王海滨:互联网转型需要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团队,需要有懂互联网产品研发、互联网内容生产、互联网运营的人才,还需要一批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确保平台的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体制内媒体在吸引互联网行业人才上不具备优势,薪资结构和体系也与互联网公司不同,因此在人才政策、公司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对融媒体团队有更多扶持和支持。

在技术方面,融媒体转型既是思想的转型也是产品的转型,头部内容平台的成功也证明技术创新对于新媒体产品的突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阿基米德坚持多年迭代积累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互联网技术、运营、内容全链团队,在实际运营中感受到技术人才的必要性。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怎样看待人员流动率,如何对标行业薪酬,公司目标设定与个人发展的吻合度怎样才能一致,怎样才是合适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公司来说,留住人才,需要多元的思考。

在内容方面,广播向互联网进军面临着版权的巨大挑战,从字体到图片,从音乐到有声读物……目前广播权的保护没有涉及传统媒体转型后的新媒体端如何操作,这就造成了广播行业的新媒体转型遭遇新空间的新困惑,比如无法清晰明确版权范围,甚至将传统广播的内容作二次生产、包装等提高传播效率的动作都会受阻。内容的丰富性和独家性是竞争用户的根本,而优质内容特别是头部内容又需要资金扶持。这使得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相形见绌。怎样聚合全行业之力实现资源涅槃,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商业变现方面,由于目前市场头部产品也只是有变现模式,但是还未能找到一个成功的赢利模式,因此靠音频平台或内容实现融媒体产品盈亏平衡几乎不可能。为传统广播找到一个替代的收入空间,需要反复试错,需要往远看,需要全行业一起来努力。只有以打造一个音频生态为目标,把广播行业这个现在只有100亿广告的蛋糕做大,才能为各台真正带来收入的复苏和增长。

《中国广播影视》:你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哪些创新做法?

王海滨:阿基米德追求复合型人才,以及领军型人才,在工作中体现出强烈的自驱力和协同感。这就需要公司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鼓励优秀的年轻员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整个团队是外向导入型的成长路径:新优秀毕业生、互联网大厂资深员工、猎头推荐……以求实现新鲜思维和不同工作作风的导入。

团队探索内容与技术板块的平衡,偏向技术为原点的一体化团队,用技术力量来激活传统架构,目前继续推进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进化、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运营为中心进化。同时我们从上海广播整体出发,建立新型主流媒体对人才要求的评估体系,从文化(思想认同)、专业技能、新媒体素养等多个方面,结合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岗位特征,建立各个岗位角色的能力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对全员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团队升级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据此逐步推进团队优化升级。此外,我们同步建立了培训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有目的和计划地帮助现有团队转型,培养一支具备主流媒体素养的新型主流媒体互联网团队。

高度重视重大主题宣传

《中国广播影视》:2021年,在喜迎建党百年等重大宣传中,阿基米德做了哪些工作?

王海滨:阿基米德高度重视重大主题宣传,从2020年起就提前策划与建党百年相关的新媒体内容产品。我们主要从红色融媒产品、红色有声读物、建党百年活动报道三个维度出发,联合多家官方平台、红色场馆、全国广播媒体单位等共同策划,推出了党史学习、党课分享、党员故事、系列广播剧等多种多样的红色内容,并以图文音视全媒体形式在平台重点版块呈现,全力营造热烈庆祝氛围。

一是定制多款红色融媒产品,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大党正青春”全媒体党课》向全国47家广播电台及新媒体平台推送,进行同步播出,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端形成强大宣传矩阵;与总台中国之声和全国广播电台联手推出特别策划《百年瞬间》;携手多家媒体发起东方畅想之《无形的勋章——基层优秀党员故事百集展播》活动;联合东方广播中心推出“那些·照亮未来的灯塔”全媒体行动特别报道;联合上海戏曲广播打造短音频专辑《建党百年 火红赞歌——中国戏曲红色经典百集短音频》等。

二是制作红色有声读物,重温红色历史。阿基米德与多家出版社及广播电台联手推出红色系列有声读物。值得一提的是,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联合出品的《初心照亮未来——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故事》,是由来自全国32家广播电台的32位优秀主播演绎,这部有声作品除了在阿基米德平台呈现之外,同步在全国32家广播电台播出。我们还利用独家先进的AI 智能语音功能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中国政治文明转型(1840-1919)》《学习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进行了有声化制作。

三是做好建党百年活动报道工作,营造热烈庆祝氛围。阿基米德平台开通了“建党百年上海广播红色电台”专区,专区内开设《百年大党正青春——上海广播100位主持人100小时融媒体特别直播》直播间,同时从新媒体体验视角出发,集纳呈现上海广播11套频率精心设计制作的各档优质节目,打造了上海广播专属“红色电台”。我们根据100小时融媒体特别直播特别制作了《百年大党正青春》互动答题活动,让节目进一步触达听众。同时,阿基米德积极主动做好建党百年重大活动转播工作,对“七一”期间的系列活动都进行了全程“图文+视频”直播,及时刊发总书记重要讲话,转载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报道,结合上海广播相关优质内容以专题形式聚合呈现。此外,我们还联动街镇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相关主题活动,并联动全国广播、上海街镇、文化行业,政府机构等一起为庆祝建党百年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声势。

在互联网时代,赢回注意力经济

《中国广播影视》:当下,主播带货依然热度不减,阿基米德平台也有很多广播主播,他们是否适合转型为“网红”主播?

王海滨:传统广播主播想转型为“网红”主播,中间有不少困难。

首先要意识到受众与粉丝的不同。因个人喜好建立起来的粉丝关系,从情感认同到行动支持都有着强大的动力。粉丝在与“网红”的交互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网红”提供垂直精准的内容和情绪,粉丝积极主动参与到内容生产的环节中,以分享和消费成为“网红”传播链上的志愿者。当“人对人”转变成为“人对货”,这种转化顺水推舟效果显著。

传统广播主播的定位决定了他们面对的是覆盖性传播的纯内容消费受众,注意力经济并不能等同于粉丝转化力,广播主播的角色更多被赋予媒体立场,因而“人设+内容+流量=转化效果”的公式转化无法顺畅完成,从而收效甚微。

其次是我们已经看清“风口”消逝的速度。头部“网红”眼花缭乱的手法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优质低价”:更强势的议价能力、更专业的选品能力、更出色的传播能力,聚在一起让用户不假思索地掏钱买单。这一核心优势的背后,显而易见是全品类细分后的市场拓展,是新商业模式的管理效率,是更少环节的供应链重塑——“人、货、场”的模式,快速迭代到2.0的“货、场、链”。“货”作为目标不变,前面一个“场”是平台,后面一个“场”是场景,“链”是重塑后的供应链,解决网络时代缺失的品牌和标准、新消费和商业模式背后的供应链问题,然后“人”这个角色从“主播”过渡到“用户”,才有可能保存在价值链中,形成万亿市场的雏形。

传统媒体的注意力经济模式因亿万人的“直接链接”而陷入窘境,也必然要从链接受众的效率和数量上找回自身价值。这需要突破自己的思想束缚、重新构筑媒体传播的定义,但绝不是盲从跟风,在无数个风口追逐中迷失。要意识到主播在媒体传播中的价值,拿优质内容去最大程度地链接受众,努力争取最大人群的触达,在互联网时代赢回自己的注意力经济。

布局物联网多终端新兴媒体传播

《中国广播影视》:结合阿基米德的发展,您对融媒转型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王海滨:针对全国多省份广电已搭建发展创新中心情况,我建议放弃围绕广播电视甚至手机为核心的创新方向,而考虑基于物联网多终端新兴媒体的传播,将手机、电视、广播视为智能家居的一端,探索针对物联网多端特定场景的内容生产分发、管理以及技术,同时着重考虑自动生产内容的优质和海量的可能性。广播方面,可以考虑以总台云听、阿基米德、北京台听听、深圳台深爱听等平台为核心的广播内容重塑迭代和组织架构调整——以现有规模化内容生产能力,通过新型的采编流程,进入以广播可控平台为核心的多平台集约高效传播链条,实现全员转型、全媒传播、全网经营的融媒转型。

《中国广播影视》:2022年,阿基米德有着怎样的发展目标?为此将有哪些新动作?

王海滨:2022年,阿基米德将继续打造金字塔形内容体系:以节目开放合作机制和技术赋能生产海量内容为基础,机器化生产为主,人工规则聚合为辅的智能重构内容为腰部,精心策划设计的精品内容和知名品牌为顶部。进一步打开内容边界,吸引优质有声内容和自媒体内容反哺传统广播节目,丰富节目内容和类型。

我们将继续研究多端传播,以阿基米德技术输出为基础,协同广播行业音频官方主平台,将内容高效分发到互联网、车联网和物联网端,完善多端产品体系,扩大传播人群的触达和覆盖。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基于数据的内容运营能力,提高内容转化率;升级数据运营平台,利用好互联网对优质内容的天然裂变传播属性来扩大内容的传播力。此外,进一步优化内容推荐能力,丰富内容画像和用户画像,高效、精准地从海量内容池中自动匹配海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是我们需要持续不断优化的工作。


以上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全文转载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