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FM 合作 关于 加入 下载

盘点 | 融媒体时代创新广播玩法,在交互中不断塑造新形象

行业大咖一周内容分享,小阿君为你盘点!

2月8日 崔佳琪:中国广播为传统文化打Call,你Get到了吗?

2月9日 蔡靖佩: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评估怎么搞?

2月12日 刘晓萍:广播综艺:碎片化下的窄播化趋势

2月13日 李立:智媒时代下广播开启“新玩法”

2月22日 宫静:广播如何在融合中提升——青岛交通广播的多渠道交融、分发与变革

2月23日 田园、宫承波 :回望2017:音频价值挖掘的三大热点

以下是干货分享全文:

中国广播为传统文化打Call,你Get到了吗?

崔佳琪,辽宁大学

一、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精心制作并隆重推出《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独特的视角讲述现代化进程中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通过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魅力,重塑国人的价值取向。

二、促进文化交流,展现大国风范

以解读和回顾传统文化的的广播节目,为乐于了解我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展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风貌,树立起谦和懂礼、仁爱包容的中国形象。

三、实现心灵寻根,塑造诗意审美

中国广播由传统广播到网络新媒体广播都在主动承担着营造健康社会环境的责任。不仅广播电台意识到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许多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商业新媒体也有观照传统文化的意识,生产了一些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解读的节目。

四、丰富节目种类,吸引多层受众

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国广播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与新兴媒体融合,多渠道传播,扩大自身的收听群体。

从节目内容而言,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出现,并且,中国广播还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节目素材和审美资源,制作出品类齐全、内涵丰富、以关注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

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评估怎么搞?

蔡靖佩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

一、新传播格局与广播节目评估的基本底线

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能发布,这是节目考评的重要标准。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需要核实真伪,随意转载、疏于核实是造成报道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广播节目评估与节目精品化建设

1、节目的碎片化编排。整点资讯、整点气象、实时路况是最初的实践,节目中小单元的插件式播出是碎片化的又一种模式。

2、要注重节目互动的质量。新形势下广播节目的考评标准必须细致到对互动效果的要求,包括对微信语音的音质要求。

3、强化口语化表达不可以弱化播读能力。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语言能力的一个方面,播读能力是广播主持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衡量一个主持人的业务水平,这条硬指标不能少。

4、提升节目质量,前期准备不容忽视。包括对主题的选择、信息的核实、节目的编排、呈现形式的设计、文稿的撰写以及垫乐、音效、歌曲等细节的准备。

广播综艺:碎片化下的窄播化趋势

刘晓萍,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

一、广播向碎片化传播方向努力

北京电台在上线网络电台平台之后,再次推出移动网络广播伴随平台,汇聚整理出3000多套电台节目,内容涵盖新闻、资讯、音乐、相声、小品、小说、评书、体育、综艺、娱乐等大量有声资源。

二、听众精准定位的窄播化

有的节目通过精准的播出投放时间进行听众的精准定位。福建泉州广播电视台889新闻综合广播《淘泉州》节目将播出时间,针对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改为11 :00~12 :00。受众在这个时间段对节目所提供的关于当地美食娱乐等内容接受度更大。

三、突破碎片化的窄播尝试

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亲和力使得广播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碎片化播出方式,进行新的尝试。西安广播电视台综艺广播的《周日大放送》实行每周日早八点开始、全天十小时不间断播出一部作品,这种方式尝试了培养节目品牌的忠实听众,有利于保持节目的完整与听众的黏性。

智媒时代下广播开启“新玩法”

李立,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全国和地方两会、党的十九大新闻报道中广播媒体的创新

利用重大报道的契机推出“现象级”融合产品,是推进融合进程的重要策略。如2017年的全国两会,中央电台全面提速媒体融合,以《厉害了,我的代表》为代表的150多条短视频产品高调出击,开辟了广播两会报道新天地。

二、智能化发展趋势初现

2017年除夕,中央电台在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推出“喊红包”活动。“喊红包”活动应用智能语音技术(AAI),共计发放70万个红包,六个小时内参与总人次超过1700万人,最高峰值达到每分钟近16.2万人次互动。这一活动开启了“互联网+ 广播”新玩法,为传统媒体注入新能量。

三、场景化的发展趋向更明显

场景化意味着考虑清楚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并在这个关系下判断受众的行为和需求。LBS 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BS 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连接,打造了场景化的互动模式。

广播如何在融合中提升——青岛交通广播的多渠道交融、分发与变革

宫静,山东青岛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一、拥抱新媒体,进行多渠道传播

各个广播频率或栏目很快拿到了新媒体的“护身符”,用微博做传播,用微信做互动,用客户端做借力平台,广播人迅速应变,找寻新的生存方式和传播业态。

二、广播节目与各个新媒体平台共融共生

认清微博、微信、客户端及个人电脑端QQ等传播形态的自有规律,和各自的粉丝群对不同讯息的选择和接收特点,以及对新闻事件不同的评论方式和评论特征,对我们分门别类地进行信息传播很有意义。

三、受众与粉丝相互转换,形成融媒体的生态圈

新媒体互动平台是广播听众向新媒体平台粉丝转换的最简洁途径。通过黏合形成了多媒体交融,进而形成各媒体受众间的身份转换和流量支撑。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形成融媒体生态圈,继而产生融媒体的生态效应。

四、内容为王仍是广播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内容为王,就是要对所有的新闻源进行核实和辨析,对新闻传播的全流程进行监督,对新闻的导向趋势科学把控,对新闻的自我发酵有预判和引领。另外,必须把所有的内容做分发、媒体介质做疏通、媒体发酵做贯通。

回望2017:音频价值挖掘的三大热点

田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宫承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重大报道催生音频“爆款”

1、找到了借“外力”优化用户深度互动体验的渠道。2017 年的春节报道,中央电台继续推出长达六小时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大型直播,其最大亮点是推出听众可以参与的语音互动。

2、开启全国广播跨区域联动报道新模式。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重庆、海南等地电台组成“交通广播大联盟”,在2017年春运期间,发布天气、公路、铁路资讯,报道公路、铁路、客运、民航等消息,开启了全国广播跨区域联动进行重大报道的新模式。

3、发掘出以场景视频为内核的 H5 创意新闻表达形式。H5 并非 2017 年的新生事物,但短视频的兴起和移动生活场景的日益丰富使 H5 传播形态在2017 年呈现出了场景化、视频化的新趋势。

二、人工智能拓展广播蓝海

音频媒体在“设备 + 云”中的巨大潜力毋庸赘言,积极寻求相关技术合作也就成为广播媒体的大势所趋,从智能手机、智能车载信息设备到智能家居的一系列智能终端,无疑是 2017 年不少广播电台在万物互联时代抢占的重要领地。

三、内容付费或许成为下一个风口

1、广播剧现“破冰”迹象。新媒体的兴起为广播剧带来了不受时间限制、时长限制的播出平台,从2011年开始,各类“微剧”层出不穷,对传统广播剧形成了一定的带动作用。2017年,广播剧开始获得自上而下的关注。

2、可视化直播方兴未艾。突破“听”的局限,增加“看”和互动的需求,尤其是在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系列报道和特别策划中,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呈现独家内容,成为传统广播聚集人气、提升影响力的新路径。

3、短视频、短音频成电台“新宠”。2017 年,整个业内,在线长音频进一步向离线短音频发展,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制作的 30 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在互联网平台播出,获得了良好反响。

以上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全文转载

< 返回